热点关注

南科大考生拒绝参加高考

发布日期:2011-06-22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考场设了,但无人应考,是哪个高考考场这么牛?

在2011年的高考队伍中,有45个孩子十分特殊,他们是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之前他们在网上已经发出公开信拒绝参加高考。而在高考当天,南科大45名实验班考生拒绝高考,无一人出现在已经设置好的考场。校长朱清时表示,“孩子们的拒考,不是对高考制度的否定。教育制度应允许‘百花齐放’,而南科大就是其中一朵小花。”

无考生应考 两考场取消

此前,“南科大已在教学楼布置两个高考考场,如有学生参考,可直接考试”的消息,一度盛传。昨日,不少媒体记者奔赴南科大,想了解学生是否参加高考。但所有记者均被堵在了大门外,无法入内查看。

新快报记者昨日从南科大数名学生及家长处得到证实。“确有此事,不过没人去考试!”

还有媒体人士在微博中透露,“昨日上午,在南科大校内两间专门准备的高考试室内,因无人领试卷,在考试过了15分钟之后,两个考场的考试被迫取消。”

南科大学生家长程女士(化名)告诉新快报记者,她的儿子与她谈及高考一事,态度一直轻描淡写,还不停宽慰她。“妈妈没关系,这(高考)只是小事,我们所有的同学都不会去考试。”程女士表示,儿子“现在照常上课”。

另据四川媒体报道,教改实验班唯一一名四川籍学生则选择返回成都,为给同学在高考冲刺最后阶段加油助威,同时和高三同学拍毕业照。为此他向南科大请了几天假,之后就将返回南科大继续学业。

校长称拒考非否定制度

昨日,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孩子们的拒考,并不是对整个高考制度的否定,高考在当下比较起来,仍然是唯一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但是不能‘一刀切’。教育制度应该允许‘百花齐放’,而南科大就是这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

据公开资料显示,朱清时5月28日在合肥参与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时曾表示,将南科大纳入高考轨道的举动,将颠覆其树立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改革核心。6月7日前,朱清时在回应“南科大学生是否应参加高考”时,一直不表态。他坦言自己只负责改革,但是学生前途要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参加高考,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决定。最终考生是否会走进考场,只有考试当天才有答案。”

结果是,该校45名学生无一选择上高考考场。

众家长专家为拒考叫好

“这个消息太令我振奋了!”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难掩对南科大学生的赞许之情。“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参与教育改革,让我看到了希望。否则改革靠学校一己之力,恐难成功。此前深圳为南科大公选局级副校长、教育部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的消息传出,一度让我担心南科大所有去行政化改革全部结束。”

许多南科大学生家长也备受鼓舞,力挺自己的孩子。“此前传出的消息都让我们吃惊、失望,甚至我们会认为校方出尔反尔。但现在孩子们集体拒考,加之许多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让我相信,我们对南科大的希望将可能成为现实。就像有媒体说过的,45名学生的今天,将是许多孩子的明天。”有家长如是说。

引发思考

“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能否突破现有学制?

南科大自创校以来,一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除了其宣称的高校办学“去行政化,学术至上”的宗旨,因其对传统理念的颠覆性革新而迟迟未能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全盘认可。

“去行政化,学术至上”并不是阻滞南科大顺利批复建校和招生的主要原因,而是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提出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要求。朱清时校长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其实推至国外,西方绝大多数先进高校都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

目前,高校自主招生逐渐推广,但却依然不能跨过高考的门槛,大学能否授予学生学位也需要国家审核批准。但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却是可以“绕过高考的门槛走进高校,学校可以自行授予学生学位”。

很显然,这两种被称为在国际上通行的新体制却是对中国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极大挑战。在现行中国社会,这个挑战必然引发国民的担忧和强烈反应,在政府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显然难以落实。

尽管学界力挺南科大“教授治学”的开创性,尽管南科大“开招学生”,但实践的道路好景不长。今年五月,一直坚称不参加学校高考的校长朱清时被迫向媒体表示,南科大将纳入高考轨道。有人称,这一举动,将颠覆南科大的改革核心。

高考期间,朱清时有意离校回避,拒绝向媒体表态。近日,年逾花甲的他方才现身回应高考风波,“如果没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办一个普通学校,完全可以找比我年轻年富力强的人,我就没有在这里做的意义了。”他还想摸索一段,现在还不到下判断的时候。

南科梦是不是“南柯梦”?

南科大的经历一波三折,这样一路走来,不想成为明星都难。可以说,“南科梦”的践行始终是受全球瞩目的。外媒认为南科大自招对生源的分散,切实为高考考生降低了竞争,从而增加了高考幸福度。英国媒体甚至称,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是一项具有勇气的尝试,尽管目前还只是极少数学生勇敢地“试水”,但已经对高考的权威性形成了挑战。

然而在国内,反对声却从未断绝,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甚至断言:“南方科技大学的努力必定要失败,因为它无法跟庞大的行政体制抗衡。”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很多原本对教育颇有看法的教育界人士却不愿对南科大的前途表态。曾经担任过首都师范大学职业规划课讲师的李春雨认为:“这要看该校第一批学生今后的走向如何,然而学生们的发展,实际上又都是基于学生个体,这样少的样本,又不能代表学校的优劣成败,所以这一切都很难说。”

谈到南科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李春雨叹气了。“学生们只能放弃体制内的单位,因为受聘的概率非常小,但体制外的单位可能会将学位看淡,更注重能力方面的挑选。”李春雨认为,当这一届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影响到他们的可能不仅是单纯的学历、能力方面,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关注度问题,社会关注度可能会造成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影响,这些都会左右学生的个人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与学校的发展走向密不可分。

●记者手记

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又何妨

去年,朱清时校长在北京参加中学教育论坛时,第一次详细地解读了南科大进行的招生改革。本报以半版篇幅刊登了记者采访的《大学自主招生低龄化引发争议》的文章。尽管朱清时校长的大学教改设想很好,但却遭到了部分中学校长的反对。对于高校向高一高二学生抛来的“橄榄枝”,中学校长甚至认为这干扰了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们依然关注南科大招收了45名新生。我们注意到,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南科大提出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去行政化,学术至上”的高等教育改革,却很少有人提起南科大是否具有招生资格?南科大属于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

按照南科大是由深圳政府出资的说法,南科大应当划到公办高校范畴。按照教育部的说法,其实南科大到现在还没有招生资格,因为在“2011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及简章”中没有南方科技大学。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没有招生资格的大学招生了岂不是非法招生和办学?

从去年朱清时校长迫不及待进行的高教改革招生,到今年45名教改生集体拒绝参加高考,让南科大和朱清时校长都处在尴尬而艰难的境地。单就“如果教育部允许南科大这么招生,其他的高校怎么办”的假设就会让南科大现有的教改停滞。因为,南科大的招生还带有“掐尖招生”的感觉。

在采访过程中,对南科大进行的教改持赞同者很多,但南科大却犯了一个大忌:“未经允许私自强行行动”。从“迫不及待地招生”到“集体拒绝高考”,都给人有一种“逼宫”的感觉。改革再好,也需要水到渠成。

现在,南科大事件僵持了。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无法注册,也就意味着他们成不了体制内的大学生,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在国内获得学位。“集体拒绝高考”产生的后果,不知道学生和家长能否承受?谁该为这些孩子的未来负责?

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又何妨?难道这预示着南科大改革的失败还是更深层次的失败?南科大以及这45名学生将何去何从,我们很关注!

上一篇: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下一篇: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