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今日关注:大学新生“身不由己”的贫富差距与“若隐若现”的心理隔阂

发布日期:2011-09-01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作者:山山| 文章出处:中国NLP学院

苹果iPhone4、诺基亚N8手机,iPad、LV新一季包包,大学新生张闽在宿舍楼里转了一圈,真是大开眼界,同学们手里的高档货,把她本想炫耀一下的COACH小包比得黯然失色。还有同学在宿舍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加湿器,更有甚者,还有一位家长要求女儿的保姆定期入校,到宿舍帮着孩子打扫卫生、洗衣服。

看到这些后,有的同学说:“哇,好有钱,可怜我们一床被子过冬,每餐不见油荤”;有的同学说:“切,这算什么,我到这报名都是开自己车来的”;还有的同学说:“连上学都要带着保姆,是不是吃饭都要别人喂?公子哥大小姐就是娇生惯养”。

不管是羡慕还是反感,亦或是不屑,这些心态都不过是出于经济上仍未独立的大学生的自我感想,而他们在做此些感想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一点:贫或者富,这与他们本身并无关系。将家庭背景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因此而产生的贫富差距心理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念,这是一种“莫须有”的误区心理。

即便如此,这种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却是难以预料的。比如说,一个富二代的大学生,有可能为了不让周边同学对自己不屑,于是努力学习、工作,仍然很优秀,很受同学欢迎;但也有可能因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得意忘形,造成与同学的关系渐行渐远。同样,一个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甘如此而奋发图强,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也可能会因为自卑而妄自菲薄,最后碌碌无为。

中国NLP学院的心理专家黄启团指出,财富本身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高度就是片面的,何况是现在还不是真正为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更不应该作为判断自己与别人差距的刻度了。而事实上,在校园中贫富悬殊的大学生们在一块生活得其乐融融的例子并不在少数,但是这种可能造成的心理隔阂仍然存在。那么在大学生之间如何才能不受这些外在的条件束缚而真诚交往呢?

最重要的,而且唯一的决定因素,就是他们自身的心态。不管是贫者还是富者,身处大学这样一个环境之中,朋友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友谊和交流,比起社会上错综复杂的关系,仍然要显得单纯和难能可贵得多。若是这种发自于内心的交流渴望被外在的形式所所捆绑,比如因为家庭经济背景而觉得两者之间不在一个面上,那实在是可悲了。

我们渴望不带功利的友情,却又同时被功利性的东西所迷惑,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来,以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方式交流,而不是带着自卑感和优越感,才能作出不带偏见的最为公平的判断。

不要因为家庭的贫富差距而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一个人,也不要带着这个隐形的眼睛去看自己,更不要仅仅因此而产生心理隔阂,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上一篇:“我无法融入”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 下一篇:大学新生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