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SPA

网站首页 >> 心灵SPA >> 心灵SPA >> 正文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

发布日期:2014-04-28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竞争,是个体或团体建立的一种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个人或团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通过竞争能提高热情,激发潜能,增强实现目标的内驱力。竞争获胜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强信心。

合作,是为共同目的且有两个及以上个体或团体共同完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以期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互助能使人人体验到团队精神的心理效应,能使合作双方得到更多好处。

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具有竞争意识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世界的未来将是一个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我们必须树立正当的竞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竞争能力。但在竞争的压力下,常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意识和消极的、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为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和消极行为,恰当引导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提高个人与团体的竞争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游戏“啄木鸟行动”强化了“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效率,改变思维方式可以产生质的飞跃”的道理;“校园广告设计”则给予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满足个性的表现力,让学生体验到了群策群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圈之魅力”让学生体验到探索与创新的快乐;游戏“解开‘手链’”,则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验个人对团队的信任与责任;“同舟共济”、“造房子”、“巧渡小河”、“穿越沼泽地”等则都让学生感悟到团队中的合作性和竞争力。

竞争,是前进的动力;合作,是成功的保障。通过这些游戏的体验与感悟,相信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会深入学生的心中。

第1章 “啄木鸟”行动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分析造成输赢的原因,激发学生“再做一次,会做得更好”的主动性。

2.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3.让学生明确强化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效率,改变思维方式可以产生质的飞跃的道理。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每人一根20cm左右长的塑料吸管、每组三根橡皮筋。

四、活动场地

室外场地为宜,比赛时迎面距离大于20米。

五、活动程序

1.全班分成4组,每组12人,推荐产生一名组长。

2.每人领取吸管一根,在组长带领下练习5分钟。

3.每个人把吸管衔在嘴里,把双手放在背后,扮成“啄木鸟”,口衔吸管传递“虫子”(用三根橡皮筋替代)。

4.每组12人分为6人对6人,相距15米迎面接力传递,只能在吸管间传递,不能用手,用时最少的组获胜。

六、注意事项

1.每组人数以12—16人为宜,男女学生混合编组不太适宜。

2.强调不能用手帮忙,如出现橡皮筋掉落的情况,一定在原地由本人捡起后重新开始。

3.提供的吸管可以有多种规格,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等,但各组之间的规格、数量相同,以示公平。

4.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基础上,默认具有创造性的方法。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第2章 广告设计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公益广告,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效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展示个人才能,满足个性的表现力。

3.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群策群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5分钟。

三、活动道具

每组一张50cm×60cm大小的白纸、一盒12色彩色水笔(粗头)、透明胶带纸、剪刀。

四、活动场地

以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为宜,推荐产生一名组长。

2.每组领取50cm×60cm大白纸一张,12色水彩笔(粗头)一套。

3.主持人讲解校园公益广告设计的要求:

•主题内容:应与校园生活、社会公益相关,构思合理,体现e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主题形式:题材不限,作品可以是电脑动画、静态广告宣传画、漫画、数码影像。由于时间、材料的限制,要求大家现场完成的是静态平面宣传画。

•内容要求:(a)主题突出,形式鲜明(b)画面优美,震撼力强(c)有创新有力度有特写(d)时代气息强、印象深刻

•版面要求:(a)画面细腻、美感强(b)色彩搭配和谐(c)规格符合要求

4.20分钟集体完成一张“校园公益广告”,各组派一位同学讲解广告创意。

六、注意事项

1.主持人在讲完创作要求后,可以拿一些经典的“校园公益广告”实样进行启发和引导,便于同学们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创意构思。

2.暗示学生运用小组表演的形式,宣传本组创作的“校园公益广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广告效应。

3.在各组展示的基础上,主持人(或要求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广告设计要求,就内容、形式、效果作点评,引导学生们学习、欣赏他组经验。第3章 圈之魅力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验合作与竞争的魅力。

2.让学生体验探索与创新的快乐。

3.让学生体验坚持与责任的充实。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5分钟。

三、活动道具

准备若干个呼拉圈。

四、活动场地

以室外为宜。

五、活动程序

1.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一般每组10人以上,每组推荐一名组长。

2.分别进行套圈、钻圈、转圈的竞赛。

3.套圈:每组派一名学生做其他组的“套圈轴”,任务是站在20米远处,双脚并列,双手伸直(与肩同高),脚不可离地,但可以扭动身体不让对方同学把圈套入,以小组成员每人都套圈一次用时最少为胜。

4.钻圈:活动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是同伴拉圈(合作的)全组通过,用时最少为胜;第二次是对手拉圈(设阻的)全组通过,用时最少为胜。

5.转圈:各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呼拉圈挂在两个同学拉手处。所有人不松手的情况下,让呼拉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从第一个人处出发,转回到第一个人处为结束,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六、注意事项

1.套圈、钻圈、转圈三者的关系既独立又有联系,可以在一次活动中全做,也可以根据时间做其中一个或几个。

2.套圈、钻圈跑动的距离最好大于20米,这样便于拉开组与组之间的成绩,从而确定优胜组。

3.钻圈活动中,圈的高度要适当,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游戏效果。钻圈可以是一人通过,也可以是双人通过,可以同性伙伴合作也可以异性同伴合作。

4.套圈、钻圈活动竞争激烈,学生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不顾一切地强行压、挤、拉、推呼拉圈,而出现呼拉圈损坏情况。所以一定要有备用呼拉圈,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上一篇:《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下一篇:搏击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