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刻板印象

发布日期:2014-04-11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刻板印象(英语:stereotype,亦称印刻作用),是一个社会学名词,专指人类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是来自于同一类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个个体给旁人的观感。通常,刻板印象是大多数是负面而先入为主的,并不能代表每个属于这个类型的人事物都拥有这样的特质。

刻板印象的来源大多是因为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某个个体所致。例如说当我们看到长得魁梧、纹身,戴黑色太阳眼镜、脸孔吓人且穿着黑西装的壮汉,很可能会将他误认为黑社会人物。又例如某电影中,主角是一般社会大众印象下的坏人,则判定该电影为“歌颂罪恶”的影片。刻板印象爱好者容易先把世事标签化分类,再加以对目标物的种种现象归纳,支持其原先的刻板印象。例如一位正义英雄型人物因醉酒与自己伴侣以外的女性发生性行为,令对方怀孕并诞下私生子,应该是遭“奸人所害”。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若不客观理解,则很难加以改变,亦可能造成同类型人的困扰。不过,出色的公共关系手法,可以改善当事人原先给标签的刻板印象,创造出第二印象,社会心理学又称之为“最后印象”,例如一位富翁一生对人对己都“节俭”,意想不到原来遗嘱指定,将遗产全数捐赠作慈善,感动了法官。

刻板印象在某些专制社会、或民主制度较不发达的国家也容易为有心的政治人物、政党、或他们的支持者所利用,例如透过各种管道(媒体、文宣等)普遍散布敌对政治阵营的负面形象,或刻意宣扬有利于己身立场的事件,以便塑造本身阵营的正面刻板形象或敌方的负面刻板印象。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刻板印象

  • 性别刻板印象

“女生玩洋娃娃、男生玩机器人”或是“男主外,女主内”、“男生在选择大学科系要以有出路为主,女生则是随便选科系”、“男生念理工,女生念人文”、“男生要刚强,女生是柔弱”、“男生一般都是好色的”、“男生较擅长数学”等等都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常常造成在工作上对于性别的歧视,例如男护士或是女司机,同时亦造成人际相处上的阻碍。

  • 地区或种族刻板印象

例如“日本人都爱吃生鱼片”、“所有四川人都爱吃辣”或是“住在布鲁克林区的人都是穷人”、“韩国人都很贱”、“台湾北部人都很高傲目中无人”、“台湾中南部人没水平”、“客家人节俭”、“台湾原住民文化比较落后”、“外省人都是泛蓝铁票”即为地区/族群刻板印象。

  • 外表刻板印象

例如漫画中的人物造型,常有以尖嘴猴腮的有钱人为坏人的形象、“体态肥胖的人都贪吃,体形消瘦的人有疾病。”等皆为其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肥胖都是因为贪吃造成,而体形消瘦更不全都代表是有疾病。中国大陆的男子给一些人的印象是以方形平头为发型且语气粗犷,但并非代表所有中国大陆的男子皆然。

  • 性倾向刻板印象

例如:“同性恋的人容易得艾滋病”,“同性恋者都很娘娘腔”,“同性恋就是肛交”等等,都属于性倾向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往往造成大众对同性恋者的歧视。

  • 喜好刻板印象

例如“御宅族都是不修边幅,与社会脱节,不擅长与人沟通的人。”、“喜欢真珠美人鱼或海绵宝宝的大学生都很幼稚。”就是对拥有个别兴趣的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即使拥有共同兴趣的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上一篇:阿伦森效应 下一篇:登门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