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五)

发布日期:2012-05-04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1.你说的这段话有些长,我没有明白其中的主要意思。

当来访者一段话信息量太大,我无法抓住最核心的东西的时候,我可以同来访者一起整理一下刚才的话。这样还可以让来访者再重新整理他的思路。而且不用过多担心自己没听懂,这样的回馈也是真诚的,也代表了我在认真听来访者的诉说。

2.要去知道来访者说这些话的目的、动机是什么。

真正还原来访者的话,就需要还原动机,这是高级同理心。

3.真相也许并没有那么好,但是足够真。

4.心里不舒服了,不要向内忍受,不要向外发泄,我要向高处走,站在理性高度上分析我这样感受的根源。

5.咨询与聊天的不同之处之一在于我们一定要站在来访者角度考虑问题。

6.谁参与,谁收益。

上课要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

7.你的意思是?

这句普通的话,可以引发来访者更多的表达

8.咨询师也是人。

第一,咨询师不要自己把自己拔高;第二,咨询师也可以有负面情绪。

9.不要听到一个词就想到一个情景,每个人都不一样。

10.从来没有脱离主观世界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也没有脱离客观世界而存在的主观世界。

这使得心理咨询成为一种可能

11.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12.判断正常异常的三个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个体的相对稳定性。

13.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个体建构不同解释。每个人都在内心演绎着一个故事。

14.内心故事与客观现实的存在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

15.如果讲道德,就不会有从楼上跳下来的人。

不要跟来访者讲社会道德,不同文化下的道德有巨大差距,但是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只有关注人的本性才能站在来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16.理解社会上的带着问题的人,理解来访者。他们一定是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感到难受了。

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17.是什么样的一种爱,让被爱的人感觉受到了伤害,让被爱的人跑开。

18.我听到你说这些,我的感受是……我不知道他/她听了是什么感受。

19.很多心理现象是自然的,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是主观不能控制的,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双重束缚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精神分裂)

20.接纳、理解来访者的故事,人本身就是如此,陪来访者共同成长。

上一篇: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六) 下一篇: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四)